- A+
———记安康市脱贫攻坚优秀企业家陈国卿
康硒天茗产业园负责人陈国卿(穿深蓝色夹克者)
绿油油的茶垄,是茶乡紫阳最抢眼的肌理。3月24日,开园采春茶了,采茶人双手在茶梢飞舞,饱满的芽头装满茶篓。陈国卿大步走在茶园里,就像阅兵一般。
五年前,58岁的陈国卿已经是关中道上很有名气的茶商。守住稳固的销售渠道,继续做一个中间商,每年也有可观的收入。谁也没想到,他选择在这个时候回到紫阳,投资一千多万元建厂兴茶。
“命运就像过山车一样。”陈国卿说。白手起家、敢想敢干、跌宕起伏——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初期众多草根创业者的影子。只不过,陈国卿始终充盈着创业激情。
上世纪80年代,30岁的陈国卿,从一个贫苦农村青年成长为紫阳县洄水茶厂厂长,年销售额数十万元,企业还被评为“安康地区六好乡镇企业”。在人均纯收入不过数百元的秦巴山区,陈国卿是赫赫有名的青年创业者。
随后的一起合同诈骗,让陈国卿跌入人生谷底,茶厂被迫破产,还背负了50多万元外债。他一一拜访债主,承诺一定将钱还上。随后,陈国卿踏上了前往西安的绿皮火车。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一辆加重自行车驮着两麻袋陕青茶,一位瘦削的青年推着车艰难前行,汗水将脸上的尘土冲出一道道泥痕,尽管双腿发软,他也必须赶在天黑前把货送进咸阳城里。来到西安的陈国卿,做茶叶零售生意。他说,凭着这一辆自行车,他跑遍了西安城的大街小巷,还常常给周边的十来个县区送货。
讲信用,善打拼,为人处事旷达而细致,陈国卿在关中道上结下好人缘。摸爬滚打十多年,陈国卿终于偿还了早些年经营茶厂欠下的外债。到2014年,他积累下数百万元资产。陈国卿还帮扶带动亲戚五六十人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地经销茶叶,并在城市里过上有车有房的生活。
就在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遭到全家人强烈反对的决定:回乡建茶厂。陈国卿说:要给茶做“根”。
其实,经历过大起大落的陈国卿比谁都珍惜当下。他深知,是下游经销商的信任让他重回人生巅峰,他要用更优质的货源回馈客户。所谓茶根,就是产品质量在源头上实现可控。
陈国卿只身回到紫阳县双桥镇解放村,创建“康硒天茗”产业园区。村上没有住宿的地方,他住在集镇的小旅馆里,每天开车往返18公里,中午靠泡面充饥;衣服脏了,自己用手搓洗,拧干挂在小旅馆的窗户上风干。陈国卿仿佛又回到了推着自行车送茶的日子,但内心比那时候更加笃定、更加激情满怀。
“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给了我很大信心!”陈国卿说。
作为当年的招商引资项目,双桥镇非常重视,对营商环境给予充分保障。县上还配套了水利设施项目,使园区实现“涝能排,旱能灌,渠相通,路相连”。
陈国卿对茶园建设有独到见解:“必须坚持高标准建园,确保茶园观赏性和示范性。”他高薪聘请三名福建技术人员负责茶园管理。茶园坚持因土配肥,先后向茶园施进200多吨有机肥料。
经过三年努力,康硒天茗产业园区全面建成投产。园区共建标准化车间1500平方米,附属车间1200平方米,职工住宿楼480平方米,晾晒场、停车场2000多平方米,综合办公楼1590平方米,绿茶、红茶、白茶三条清洁化生产线全面建成。
茶“根”效应立马显现。康硒天茗产业园区先后通过县、市两级产业园区认定,通过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七批省级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认证,中国茶叶研究所“丹江口水源涵养区高效栽培与种植试验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纳米生物科技实验基地落户于此;公司通过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被县、市两级食药局授予食品安全示范企业;“康硒天茗”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荣获“中绿杯”银奖、西安茶博会金奖。
就像当年支持亲戚经销茶叶一样,陈国卿对当地的贫困群众也不遗余力地帮扶。公司设立扶贫办公室,与1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带园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2018年,该公司被评为紫阳县产业扶贫先进企业,陈国卿被授予安康市脱贫攻坚优秀企业家、陕西省脱贫致富先进个人。
——原载2019年3月27日《文化艺术报》A04版